在慢性乙型肝炎(简称“慢乙肝”)治疗领域,“临床治愈”(又称功能性治愈)曾被视作遥不可及的目标。
近日,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感染科(乙肝临床治愈门诊)迎来重大突破:一名长期接受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黄女士,经该科团队系统化、个体化治疗后,成功实现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清除,并出现保护性抗体,达到国际公认的“临床治愈”标准。
这意味着她有望安全停药,肝癌与肝硬化风险显著降低,生活质量将迎来质的飞跃。
黄女士罹患慢性乙肝三十多年,虽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毒复制,但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始终呈阳性,意味着病毒并未彻底“离开”她的身体。这不仅带来心理负担,更需终身服药,并面临肝纤维化进展风险。
“我每天吃药像吃饭一样准时,总担心哪天肝就坏了。”黄女士坦言。直至来到人民医院感染科(乙肝临床治愈门诊),希望寻求“治愈”可能。
感染科教授季榕领衔的肝病团队,为黄女士启动了“个体化治疗+精准随访策略”,通过高灵敏检测技术,全面评估其乙肝病毒载量、表面抗原定量、肝纤维化程度及免疫状态,最终确定采用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的联合治疗方案。
展开剩余54%“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追求临床治愈,需严格筛选优势人群,并制定‘一人一策’的治疗路径。”季榕解释,治疗中团队通过动态监测HBsAg定量、抗体水平及免疫功能变化,及时调整剂量与疗程,并全程管理药物副作用,确保治疗安全有效。
经过约12周的科学治疗与密切随访,黄女士的血液检测迎来历史性转变: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降至0.05 IU/mL以下(转阴);乙肝表面抗体(抗-HBs)出现并持续升高,目前达到90IU/ml;乙肝病毒DNA持续低于检测下限。
这标志着黄女士成功实现“临床治愈”——即停药后病毒持续抑制、HBsAg持续阴性,肝脏炎症与纤维化逐步改善,肝癌风险趋近健康人群水平。
据了解,我国现有约70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,传统抗病毒治疗虽可控制病情,但难以彻底清除病毒。实现“临床治愈”是当前全球肝病学界攻坚的核心目标。
“感染科此例成功治愈具有里程碑意义”,感染科主任龙文表示,“它证明通过精准筛选患者、优化治疗策略及全程管理,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完全可以摘掉‘乙肝’帽子,真正回归健康生活。”
目前,该科已建立成熟的“乙肝临床治愈门诊”,为更多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治愈路径评估。
专家同时提醒,乙肝临床治愈目前总体成功率约10%-30%,患者需经专业评估方可启动治疗。对于暂不符合条件的患者,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仍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基石。
发布于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大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